健身運動的科學基礎

日期:2010-10-28 14:38:00

健身運動原理與方法》
?健身運動的科學基礎

體育運動是一個涵蓋面廣的概念,是一種以身體練習為對象,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要求而組織的一種有目的的社會活動。對人體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的體育運動分支,則是作為本課程研究對象的健身運動。
健身運動是指運用多種身體練習項目和特定行為方式,結合自然力和衛(wèi)生措施,以發(fā)展身體、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為目的的一種體育過程。狹義的健身運動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參與的以健身為目的的體育活動。

健身運動與人們的其它活動(如勞動、藝術活動)相比較,有其自身的特點:(1)它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發(fā)展身體,增強體質,豐富個人生活為目的。因此,在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運用上要遵循健身運動及人體生理活動規(guī)律;(2)它要使人體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這樣才能取得增強體質的實效;(3)人類的勞動是為了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健身運動則是改善自身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 健身運動與學校體育教學和運動員的訓練相比,也有自身特點。
健身運動的重點是強身健體,不同于體育教學中以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為主和運動訓練以提高運動成績?yōu)橹鳎?BR>在內容方法上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在運動負荷安排上追求對健康和體質有利的水平而不追求大運動量和極限負荷;
在活動效果的評定上,多采用健康檢查、體質測定、群眾體育比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等辦法。
一、健身運動的生物學基礎

為了說明身體鍛煉是如何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機理,探索身體鍛煉定量和定性的標準,有必要了解健身運動的生物學基礎,即作用于人體的各種運動形式。
這些運動形式包括進化、遺傳變異、生理生化等。

(一)健身運動的生物進化論機制
生物進化過程可發(fā)生在不同物種之間,如從猿到人的進化,也可發(fā)生在人類的漫長演化之中,如尾巴的消退、手功能的增長。進化過程所經歷的時間十分漫長,變化的速度十分緩慢。然而每一個階段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卻是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受到進化規(guī)律的支配。
關于進化論的理論,有達爾文和拉馬克兩種學派,即自然選擇和用進廢退兩種進化動力機制的闡述。
健身運動與人類進化的關系在這兩種理論中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釋。

對人類總體而言,健身運動是提供了一種自然選擇的方式。它為人類身體的汰劣留良、發(fā)展進化提供了外部條件;使人類能逐代健康地繁衍下去。
對于每個發(fā)育過程中的個體而言,健身運動能使個體的運動器官及其它器官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如肌肉體積、重量的增長、骨骼的增長、皮膚的加厚等。器官的用進廢退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它能使生物和人體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

(二)健身運動的人體遺傳學機制
健身運動可以適當地調節(jié)人體遺傳的過程。身體鍛煉對于人體來說,就是要適當合理地運用環(huán)境變異和遺傳變異的規(guī)律,從而在后天因素中加強鍛煉,使人在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下實現某些新的良好的環(huán)境變異,以增進健康,增強體質。
同時,處于青春發(fā)育和生育階段的青年一代人的健身鍛煉,有利于提高親一代的健康和體質水平,以求將其優(yōu)越的遺傳品質傳給下一代。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就有可能提高整個種族的體質水平。

要提高和改善中華民族的健康和體質水平,需要經過幾代、十幾代乃至幾十代人的努力,這種努力也包括堅持不懈的健身運動在內。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我國人口的身體素質水平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應該通過積極有效的健身運動,配合膳食、營養(yǎng)、醫(yī)療、衛(wèi)生等綜合措施,為國民的體質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遺傳前提條件。

(三)健身運動的生理生化機制
人體的生理生化過程是生命這個耗散結構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三個方面交換的基本運動形式。它是保證生命存在的生物過程。人體生理生化過程中的新陳代謝,既取決于先天遺傳素質,也受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人體的生理生化過程變化較為迅速,常以小時、分、秒、毫秒為計算單位。同時,大多數生理生化的變化具有可逆的性質。
人體內的化學元素,無論是宏量元素還是微量元素,在人體內都必須保持最適當的營養(yǎng)濃度。缺少時人就會喪失健康,乃至危及生命;過量時也會中毒,也可能造成死亡。

人是一個有機的活體,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一定的能量。人作為有機體,要對周圍環(huán)境作出應答,同時做出各種反應動作。同時,人作為社會的人,也要完成各種各樣的有目的的行為,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肌肉能量和神經能量,這些能量的攝取也是人體在進行物質代謝中實現的。
健身運動的基本功效,在于它是一個消耗體力的過程(即促進體內物質的分解和能量的消耗),由此引起異化作用的加強,它破壞了人體內原有的同化與異化的平衡,導致了體質水平的暫時減弱。然而身體鍛煉造成人體的這種消耗并不是到此為止,而是對機體產生一種新的刺激,促使體內同化作用的加強(即同化作用適應異化作用的加強而加強),導致體內組織細胞內物質的補充、增加和積累。其最終結果,導致人的體質的增強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 人體還要與周圍世界進行多方面的信息交換
如人們在感受到外界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信息時,隨即通過體內的體溫調節(jié)系統(tǒng)對其加以中和、緩解,如通過排汗、呼吸來降低身體的溫度,通過體表肌肉收縮來抵抗嚴寒的侵襲。
人體在食入對身體有害有毒的物質時,也會通過消化和排泄系統(tǒng)的作用將其危害性降至最低限度。
人體只有不斷地與外界交換信息,才能有效地保持機體的有序和正常。
信息的交換是通過人體的感覺器官、神經中樞、肌肉的生理生化功能來實現的。

(四)健身運動的生長發(fā)育機制
個體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受到遺傳過程的控制,其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運動能力、心理特點直至壽命等各方面都要受到遺傳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靠遺傳程序來制約的。它為個體的生長發(fā)育確定了大致的方向和水平。但這種程序不是一成不變的,后天環(huán)境可以使這種程序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健身運動就是調節(jié)這種程序的基本手段。
人體的生長發(fā)育發(fā)展過程不同于遺傳過程,它不是發(fā)生在世代的銜接上的,而是發(fā)生在個體身上。每一個生長發(fā)育過程都是人類生命史上的一個周期,而每一個周期都為遺傳變異產生累積,因而促進了人類的進化過程。

人體的生長發(fā)育發(fā)展過程具有如下特點:
1.波浪性和階段性
不同民族、地區(qū)、性別、時代的人,在身高、體重及身體各部分的長度、圍徑、寬度的年增長率、年增長值等方面,都隨年齡增加而變化,變化曲線呈波浪形,并有明顯的階段性。
2.非等比性
人體在其生長發(fā)育的各個階段,均是一個統(tǒng)一完整的有機體,因而,人體各部分的生長發(fā)育有著相應的比例。但各部分在同一時期及整個發(fā)育過程中又有先后之分,具有非等比性。從1979年、1985年兩次大規(guī)模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人在7歲后的形態(tài)發(fā)育順序是:足長---小腿長---下肢長---手長---上肢長---軀干長。
3.統(tǒng)一性
同一種族、同一地區(qū)的人在形態(tài)機能、運動能力、生長發(fā)育速度、壽命長短等方面具有比較相近的共同規(guī)律。
人的生長發(fā)育發(fā)展對人的整個生命過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規(guī)律對指導健身鍛煉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指明了不同年齡的個體從事健身鍛煉的必要性,而且也說明了健身鍛煉必須經常、全面和因人而異。
二、健身運動的心理學基礎
人的感覺、知覺、記憶、判斷、思維等心理過程,以及興趣、性格、意志等個性心理特征,都與人們的健身鍛煉行為有密切的關系,它們直接影響著人們參加健身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而健身鍛煉的效果,又不斷提高;改善和調節(jié)著人們的心理水平,諸如人的智力、意志品質和精神情緒。
健身鍛煉的心理學基礎是一個相當復雜而重要的問題,現就其中某些方面作初步闡述。


(一)參加健身鍛煉的動機和興趣
動機是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其基本意義是能夠引起人的活動,并使活動導向一定的目標,以滿足個體需要等。這就說明,動機是人的內在過程,而行為正是這一內在過程的結果。??
動機和行為既可以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比如有的人參加健身鍛煉,既可能是出于維護個人健康的需要;也可能是由于周圍朋友或同事的帶動而起,還可能是上述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根據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自身需要是活動的內因,環(huán)境因素則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一般來說,某一時刻,最強烈的需要構成最強的動機,而最強的動機則推動著人們的行為。

人們帶著不同的心理需要投身于健身鍛煉。因此,人們的鍛煉動機具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指向,也具有不同的深廣度。
人們參加健身鍛煉有社會動機和個人動機之分。前者如“為祖國健康工作而鍛煉”等,這些動機較為高遠,對人們的鍛煉行為起著長期而穩(wěn)定的作用。但是,光有社會動機是不夠的。個人動機對人們鍛煉行為的影響更為直接。在個人動機中,“增強體質,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是大多數人所共有的主要動機。同時,對于不同的社會群體而言,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健身鍛煉動機。
當然,人們參加健身鍛煉的動機不是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常常是各種動機綜合在一起發(fā)揮共軛作用。其動機的主次順序也會不斷地交替更迭,它們直接受人們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需要所制約。

????????? 研究認為,對社會各種群體而言,參加健身運動的動機至少有以下六個方面:?
(1)為豐富社會經驗而鍛煉。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滿足某些鍛煉者的社會需要。許多鍛煉項目可以使人結交新朋友或維護和擴大現存的友誼關系。
(2)為強身健體而鍛煉。這是大多數人進行體育健身鍛煉的首要動因,它建立在個體對體育功能的認識和對身體健康的強烈需求基礎上。
(3)為消遣和尋求刺激而鍛煉。如某些體育娛樂項目的勃興,往往能使人精神愉快,充滿朝氣。

(4)為豐富審美經驗而鍛煉。許多人參加鍛煉是為了豐富自己的審美情趣,或出于減肥需要。他們往往追求雅致的美、勻稱的美,熱衷于韻律操、體育舞蹈等項目。
(5)為精神發(fā)泄而鍛煉。許多人參加鍛煉是為了排解精神情緒上的緊張和壓抑。
(6)為磨煉意志而鍛煉。許多人自愿參加長時間的、枯燥的甚至十分艱苦的鍛煉,或者在較惡劣的氣候地理條件下鍛煉,正是出于磨煉意志的需要。

參加健身運動的興趣,是人們對身體鍛煉活動所形成的一種個性意識傾向,它是產生參加健身鍛煉動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
活動興趣的產生,既與人們對活動目的的認識直接相關,也與活動所具的外部特征有聯系。
對于青少年和兒童來說;活動本身的趣味性是引起興趣的直接因素,而興趣又是他們保持健身鍛煉熱情的促進因素;
老年人對健身活動釣興趣,則更多地建立在對活動目的的本質認識上。
國內外的心理調查表明,大中小學生對趣味性、娛樂性、競爭性、對抗性較強的健身活動具有較高的傾向性。即使是成年人、老年人的健身鍛煉,亦不能忽視培養(yǎng)興趣這個因素。

?(二)健身運動習慣和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
參加健身鍛煉必須從小養(yǎng)成習慣,這是形成終身健身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健身鍛煉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健身鍛煉的習慣可以形成穩(wěn)固的條件反射,促使機體的內分泌腺準時地參與活動,使人產生參加健身鍛煉的生理要求。
據調查,我國的中青年人中,參加健身鍛煉的人數在該年齡層次總人口中的比例,比其它年齡組相對要少。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健康狀況和參加體育活動情況的調查,發(fā)現其健康狀況偏差和健身活動偏少這一嚴峻事實。分析認為,產生這種社會現象,除了其它各種社會因素以外,從小沒有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則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應該加強學生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并著力向學生傳授一些可供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鍛煉的活動方法,為其終身健身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指導各類社會成員的健身鍛煉時,不僅要組織生動活潑的活動,而且也要注意培養(yǎng)和保持經常進行鍛煉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不良習慣。

健身鍛煉對于培養(yǎng)人們的意志品質,諸如勇敢、頑強、堅毅、果斷、自信心、自制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需要兩個極其必要的條件,即“明確目的”和“克服困難”,而健身鍛煉活動則同時具備上述兩個條件。
人們在具有明確目的的健身鍛煉活動中,常常需要克服各種困難,如惡劣的氣候條件、疲勞、疼痛、社會偏見,以及來自自身的心理障礙、負荷引起的身體不適等,這就需要足夠的意志力量,特別是自制力來加以克服。只有不斷地克服這些困難,才能逐步養(yǎng)成身體鍛煉的習慣。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健身鍛煉是對其進行意志品質教育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國外,一些廠礦企業(yè)也時常利用健身鍛煉這一手段,來對入廠新工人進行意志品質培養(yǎng)。在集體參加的健身鍛煉中,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甚至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效果。

(三)健身運動促進心理健康的原因
健身運動的心理學理論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解釋健身運動促進心理健康的原因的理論;另一類是,解釋人的鍛煉行為影響因素的理論。前者回答的是健身運動行為的意義問題,后者回答參加健身活動的原因和鍛煉行為的預測問題。
美國學者考克斯(Cox,1994、1998)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提出了身體活動促進心理健康的原因的6項基本假說,試圖從理論上解釋身體活動和(或)身體鍛煉產生心理效益的機制。這6項基本假說是:

?(一)認知行為假說(cognitive behavioral hypothesis)
認知行為假說的基本前提是,身體活動和(或)身體鍛煉可誘發(fā)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這些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對抑郁、焦慮和困惑等消極心境具有抵抗作用。
這一理論解釋同班圖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是一致的。班圖拉認為,人們完成了一項自己認為較為困難的任務后,會體驗到自我效能的提高,對于沒有鍛煉習慣的人來說,身體鍛煉是一件困難的事。如果能夠使自己養(yǎng)成鍛煉習慣,人們就會體驗到一種成功感并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助于打破與抑郁、焦慮和其他消極心境狀態(tài)相關聯的惡性循環(huán)。

(二)社會交往假說(social interaction hypothesis)
社會交往假說的基本前提是,身體活動和(或)身體鍛煉中與朋友、同事等進行的社會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它具有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
這一假說的問題在于它僅僅提供了身體活動和(或)身體鍛煉促進心理健康的原因的部分解釋,但并不全面。經驗和證據表明,活動或鍛煉不論是集體進行還是單獨進行,都具有健心作用。雖然單獨進行身體活動或在家里進行身體活動可能比集體健身活動更具降低抑郁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忽視集體活動或鍛煉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

?(三)轉移注意力假說(distraction hypothesis)
轉移注意力假說的基本前提是,身體活動和(或)身體鍛煉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們能夠轉移對自己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力,從而使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出現短時間的下降。
例如,慢跑、游泳等身體活動能使參與者練習時進入自由聯想狀態(tài)。在單調重復性的技術動作中,通過冥想、思考等思維活動,可能促進思維的反省和腦力的恢復。這種對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或)轉移,可以達到調節(jié)情緒的目的,從而有利于鍛煉者的心理健康。

(四)心血管健康假說(cardiovasular fitness hypothesis)
心血管健康假說的基本前提是,心境狀態(tài)的改善同心血管健康狀況的改善相關。身體鍛煉增強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增加心血管的收縮性和滲透性。健康的血液循環(huán)可使體溫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經纖維的正常傳導性,從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五)胺假說(amine hypothesis)
胺假說的基本前提是,神經遞質類化學物質分泌量的增加同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有關。
神經遞質在神經之間以及神經與肌肉之間起傳遞信號的作用。研究表明,抑郁的人經常出現胺分泌量減少的情況(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的減少),而進行身體練習的大鼠則出現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的現象。從理論上分析,身體鍛煉刺激了神經遞質的分泌,進而對心理健康起促進作用。

(六)內啡肽假說(Endorhpin hypothesis)
內啡肽假說認為,身體鍛煉促進大腦分泌一種具有類嗎啡作用(消痛并出現欣快感)的化學物質。內啡肽引起的這種欣快感可降低抑郁、焦慮、困惑以及其他消極情緒的程度。
盡管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假說,但研究證據還不夠。人體試驗尚未支持這一假說。

綜上所述,前3種假說主要是從心理角度,后3種假說主要是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說明身體活動和(或)身體鍛煉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的。
但還沒有一種假說可以為這種關系提供令人滿意的全面解釋?;蛟S對這樣一個復雜問題,從多方面進行解釋比從單方面進行解釋更為妥當。
三、健身運動的美學基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美是人們可以追求的。健身運動的美學意義是人所共知和不容忽視的,而其基本功能則是塑造人體美。
?? (一)人體美的基本涵義
人類的審美對象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可分為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以及人體美。人體美是所有審美對象中最深刻最動人的一種美。美學家認為人體美是世界萬物中最協調、最均衡的美。人體美是一種自然美與社會美高度綜合的美,可謂集自然美與社會美之大成。
人體美包括健康美、自然美、體型美、動作美和姿態(tài)美等五種。

?1.人體的健康美
人體的最本質的特征是健康??梢哉f,健康就是一種美。
人類要生存繁衍,需要從事兩類生產,即物質的生產和人自身的生產。這兩類生產都要求人類具有健康的身體、強壯的體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形成了對人體自身提出的要求,終于形成了人類以健康為標準的一種審美觀。
我們知道,健康是人體的常態(tài),疾病則是非常態(tài)。在自然界中,一般生物的常態(tài)都是健康而富于生機的,只有常態(tài)的事物才是美的。人體只有健康,才會有生命力,才使人感覺美。健康是內在的本質的美,是外形美的基礎。然而,純粹生理意義的健康還不等于美,對于人體的美,還應在美學的水準上作更深的評價。

?? 2.人體的自然美
人的形體就其形成方式而言,可分為自然美和修飾美。對美的追求應以自然美為主,修飾美為輔。
人體的自然美是最具普遍意義的美,應該重視人體自然的美。
所謂重視人體自然的美,就是按照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yè)特征所特具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點,讓人體的美不加附帶條件地顯露出來。這種美帶有質樸的、純真的特點,因而也是最感人的。
修飾美是自然美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補充。比如通過服飾、化裝、美容、飾綴、整形等多種途徑,可以起到豐富色澤、滋潤光亮、遮掩生理缺陷、改變由于年齡對外觀的不利影響。但是,服裝的設計不應妨礙肢體的運動和健康的要求,飾綴、化裝、整容應以身體的衛(wèi)生健康為前提,過分地強調修飾美,容易造成矯揉造作而影響人體的自然美。

?? 3.人體的體型美
體型指的是人的整體形態(tài)結構方面的指數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和位置關系。體型美是一種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結晶。
人的體型大致可分三種類型,即肥胖型、瘦長型和運動員型。
運動員的典型體型是,中等以上的身材,肌肉骨骼隆起,頸長而粗,肩寬,胸部發(fā)育良好,下腹扁平,腰部較細,四肢粗大,膚色良好,全身發(fā)育勻稱。
由于運動員體型與人們心目中的理想體型相一致,因而成為人們爭相效仿的目標。

??? 人的體型美一般應該滿足如下要求:
(1)均衡:所謂均衡是指身體各部分要達到恰當的比例關系。而這種比例關系應符合其同族同類同年齡人的基本特征。
(2)對稱:即左右對稱---從正面看和后面看達到左右兩側的平衡發(fā)展。要做到對稱軸的豎直,幾條水平線(肩線、髖線、眉線)保持水平位置。
(3)對比:首先要達到性別對比效果,同時要注意軀干與肢體部位、上肢與下肢、關節(jié)與肌肉圍徑的對比,再次要注意身體各部位色彩的對比,如毛發(fā)與皮膚、眼白與瞳孔的對比等。
(4)曲線:即取得曲線美的感覺效果,做到輪廓流暢、鮮明,線條起伏恰到好處,具有性別特征。女子的曲線纖細連貫,平滑流暢,顯示柔潤之美。男子粗獷剛勁,肌肉壘塊分明,顯示出力量之美。

?? 4.人體的動作美
動作美是指完成某個生活、勞動和健身動作時所表現的一種美。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相貌的美等于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BR>人們完成動作時諧調、準確、舒展大方、輕捷矯健,給人以美的感覺。美的動作是自然而大方,而不是裝腔作勢,是敏捷而莊重,而不是呆板或輕浮。運動員在比賽中所表現出的精美動作,不會因民族、國家、地域的不同而評價各異。
人的姿態(tài)動作的美,除與人的自然生理條件有關外,精神因素亦起著重要的作用。

?? 5.人體的風度美
人的形體在空間運動時會構成多種姿態(tài),這些姿態(tài)的綜合表現就是風度。
風度美具有更強的內在的精神因素,它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受教育的程度,也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外露。
古話說:“城于中而形于外”,“禮神見貌,情發(fā)于目”,就是這個道理。

(二)身體鍛煉增進人體美的基本原理
?? 1.人體形態(tài)的可塑性
人的體型可以通過改善營養(yǎng)構成、形體訓練和力量、耐力的鍛煉而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人的運動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
經過長時間的機械鍛煉,運動器官可以發(fā)生一定程度的形變,特別是肌肉,哪怕到了老年仍可發(fā)生組織內部以至外部形狀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人的體型。

2.人體色澤的可變性
人體皮膚、毛發(fā)、指甲、瞳孔的色澤等均有一定的可變性,這是生物進化過程遺留下來的一種保護性反映。改善食物營養(yǎng),參加健身運動,經常接受陽光照射,使用營養(yǎng)性護膚用品,都可以改變其光澤和色彩,得到健康的膚色和光潤的毛發(fā)等。


3.人體姿態(tài)動作行為的可教育性
人體的姿態(tài)、動作、行為大多是后天學習得到的。正確的姿態(tài)、動作可以通過勞動、生活行為和健身運動、舞蹈娛樂等學習獲得。而不正確的姿態(tài)、動作,也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勞動中有意無意養(yǎng)成的。有意識地采用正確的行為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形體鍛煉,有助于糾正青少年中不恰當和不美觀的姿勢、動作和行為,并不斷自律,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體美。


身體建設比國家建設更為重要!

健全的身體,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頭腦,健全的靈魂。

免責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管理員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對使用本網站信息和服務所引起的后果,本網站不作任何承諾

服務項目

  • 月嫂

    指導正確哺乳、喂養(yǎng)、呵護、
    洗澡、穿衣、換洗尿布、物品消毒

  • 保姆

    帶小孩、照顧老人、
    做飯、烹飪、花草養(yǎng)護

  • 石材養(yǎng)護

    整版打磨、玻化效果
    深層護理、基本保養(yǎng)

  • 更多服務>>

可能你喜歡

您的預約信息已經成功提交,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

感謝您選擇我們!

Thank you for choosing us